如何到日星


日星鑄字行
台北市太原路97巷13號
(02) 2556–4626



台北火車站承德路太原路97巷到日星,步行7分鐘

or


捷運中山站2號出口出來,走南京西路承德路一段,至太原路97巷至日星,步行約6分鐘

日星鑄字行四十年感言


四十年前,日星鑄字行成立。

鑄字機「七恰、七恰」的節奏聲從此在台北後站響起,供應全台灣各地活字印刷廠的需求,也讓各種文字得以出現在書籍雜誌等各種印刷品上,為人類的知識傳遞貢獻一份心力。

這四十年間,我們遇到了印刷技術的重大革命:平版印刷跟電腦排版的技術逐漸取代了鉛字,也就是所謂的「鉛與火」讓路給「光與電」。在這種狀況下,活字印刷機、鑄字機開始從工廠裡消失,有些被毀棄,有些被放進博物館裡。我們平日看到的印刷物,雖然依然美麗,但卻少了鉛字時代的那種觸感。

即便如此,我們的鑄字機還是沒有停止。日星自我期許,即便虧損,只要台灣還有活字印刷廠持續營運,日星就會一同努力,讓鑄字機的火持續燃燒。唯有如此,塑造台灣文化的歷史環節——活版印刷——才有可能繼續讓人知道、瞭解。

或許是憑著這樣的堅持,日星的微光逐漸吸引許多人注意,讓很多年輕人走進這裡。

2007年開始,磨菇手帖、中國時報《開卷》等媒體讓更多人知道鑄字行的存在;國際書展也邀請日星設展,讓愛書人瞭解鉛字的歷史;國際藝術家岡部昌生及港千尋先生也來此舉辦工作坊,我們因而知道,日星鑄字行是法國人、日本人都稱羨的奇蹟。除此之外,許許多多的設計人,一同參與「活版字體復刻計畫」,不但要為那些遺失「字母」的鉛字找回他們的母親,更讓一度失傳的字體,重新問世。

在創業四十年後的今天,日星無比感恩。過去滿是藍衣檢字工人的廠房,現在換上許多熱情的年輕人;蒙塵多年的鉛字,也在你們的頻頻撫拭下,發出了光芒。這讓我感覺,無論日星未來會不會成為鉛字博物館,鉛字文化的記憶總是會在你們的身上繼續流傳下去。

日星在此鄭重獻上給各位的感謝,並希望未來——無論會是多久——我們繼續並肩努力。

日星鑄字行 張介冠


五月廿七日進度報告


一、我們有了部落格,請大家踴躍提供文字及照片,在讓活版時代字體復活之前,先讓這個部落格活絡起來。

二、謝謝花蓮凱風卡瑪兒童書店的王先生,替我們設計了一個好用的網路工作站,現在正在測試階段,計畫將來向大眾公開徵求描字工作。

三、目前的主要工作:第一項是需要人手到日星鑄字行,將架上的六千多個初號正楷字體,按順序一一印出字卡,然後掃描、建檔上傳至工作站。這部份無須經驗,只要有耐心,小心謹慎有調理即可。有意者請與蘑菇張嘉行連絡 tom@mogu.com.tw,並徵求負責管理與連絡的人員一名,工作內容是製作表格,將人員安排工作日期。

四、日星張老闆徵求鑄字與撿字人員,九月起每個月參加二至四天的訓練,如有興趣者請跟張老闆登記,機會十分難得,敬請熱心有毅力的人士把握。

五、目前準備在中國時報上有個大型報導,請各志工人員密切注意。


日星小史


曜慧群萌 星月不減輝
華傳萬代 字裡擁乾坤


日星鑄字行簡介

字,這個曾經為人類文化的承遞中曾扮演重要角色的她,在不敵時代洪流的淹沒下,即將掩去身影,日星鑄字行就是以保留甚至為她尋求新的生命姿采為使命而自居的園丁。

  民國五十七年,日星鑄字行的創始人張錫齡先生,抱著滿腔的雄心攜妻帶子搬離內湖故鄉,來到當時的台北後火車站太原路附近,原本的計劃,是和友人合夥開辦印刷廠,可是事與願違,因為機器交期的延誤,和其他種種因素,在陰錯陽差下勉強的開起鑄字行,因為鑄字行是非常需要資本的行業,機器設備和銅模這些硬體之外廠房規模也是考量因素,且在當時台北市已有中南、協盛、普文,等幾大廠各霸一方,市場非常的飽和及成熟,而張錫齡先生可說是白手起家,舉債興業,再經合夥人的失信,處境簡直是雪上加霜,也不被眾人所看好。
  雖身處逆境,但是張錫齡先生秉持著過人的毅力和勤奮,和妻子張林瓊雲女士,胼手胝足,點點滴滴打下屬於他們局面和江山。當時以北台灣而言,萬華一帶可說是印刷的重鎮,舉凡原物料及周邊產業或代工的都偏聚集散於此,張錫齡先生有鑒於此,知道以自己的財力和客源,如果在萬華營業,雖能收集市之便,相對的也是自曝其短,是毫無存活的空間,所以他另闢戰場,鎖定北門以北的廣大地區為目標市場,加上他多年從基層出身,熟悉印刷廠的流程及需求,以快速親切來滿足客戶,也為他的事業奠下了初基。
但是這創業的第一步的確是非常辛苦的,在資金極為匱乏的情況下,張錫齡先生以且戰且走的方式經營,先向製造鑄字機的大妻舅林茂忠先生先賒購了一台鑄字機,從最常用的五號鉛字開始製造販售,同時也透過三妻舅林茂國先生的介紹,去斗六批了一些外號字(就是非五號的標題用字)開始銷售,靠著些許老同事、舊朋友的支持,就這樣篳路藍縷艱辛的邁開創業之路,其中也有過不為人知的酸楚,因周轉短絀,在設備及貨品都非常簡陋稀少的狀況下,夫妻倆只有日以繼夜的工作,家裡的幾個就學中的孩子,都是在鑄字機的”七、恰”節奏聲中伴眠度過,機器聲一停,就知道天將亮該起床準備上學了。

有次難得來了個客戶要檢『二號字』,剛好缺字,因剛鑄完『五號字』字的庫存追加,工廠內已無餘鉛,可是也沒錢買,張錫齡先生幾經猶豫,只好忍痛將剛花了幾天幾夜鑄好的鉛字,一盒盒的再倒回滾燙的鉛爐中,那種無奈和交戰,實在不足為外人道,類似的窘況在當時是常而有之的。但儘管橫逆在眼前有著許許多多的困難,但是張錫齡先生夫妻二人還是一一的克服走了過來,所幸一年後長子介冠及長女淑惠也陸續加入工廠幫忙,肩上的擔子稍微有些分攤,只是好景不長,還不到兩年,房東突然告知將收回房子重建開設旅館,所以希望能在限期內搬遷,這簡直就像在初晴的天空又捲起了滿天的愁雲。

CNC雕刻機


盼望多時的CNC雕刻機進入測試階段,週日要到彰化測試,如果順利月中應可交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