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星鑄字行
台北市太原路97巷13號
(02) 2556–4626

由台北火車站走承德路轉太原路97巷到日星,步行7分鐘
or

由捷運中山站2號出口出來,走南京西路轉承德路一段,至太原路97巷至日星,步行約6分鐘
鑄字機「七恰、七恰」的節奏聲從此在台北後站響起,供應全台灣各地活字印刷廠的需求,也讓各種文字得以出現在書籍雜誌等各種印刷品上,為人類的知識傳遞貢獻一份心力。
這四十年間,我們遇到了印刷技術的重大革命:平版印刷跟電腦排版的技術逐漸取代了鉛字,也就是所謂的「鉛與火」讓路給「光與電」。在這種狀況下,活字印刷機、鑄字機開始從工廠裡消失,有些被毀棄,有些被放進博物館裡。我們平日看到的印刷物,雖然依然美麗,但卻少了鉛字時代的那種觸感。
即便如此,我們的鑄字機還是沒有停止。日星自我期許,即便虧損,只要台灣還有活字印刷廠持續營運,日星就會一同努力,讓鑄字機的火持續燃燒。唯有如此,塑造台灣文化的歷史環節——活版印刷——才有可能繼續讓人知道、瞭解。
或許是憑著這樣的堅持,日星的微光逐漸吸引許多人注意,讓很多年輕人走進這裡。
2007年開始,磨菇手帖、中國時報《開卷》等媒體讓更多人知道鑄字行的存在;國際書展也邀請日星設展,讓愛書人瞭解鉛字的歷史;國際藝術家岡部昌生及港千尋先生也來此舉辦工作坊,我們因而知道,日星鑄字行是法國人、日本人都稱羨的奇蹟。除此之外,許許多多的設計人,一同參與「活版字體復刻計畫」,不但要為那些遺失「字母」的鉛字找回他們的母親,更讓一度失傳的字體,重新問世。
在創業四十年後的今天,日星無比感恩。過去滿是藍衣檢字工人的廠房,現在換上許多熱情的年輕人;蒙塵多年的鉛字,也在你們的頻頻撫拭下,發出了光芒。這讓我感覺,無論日星未來會不會成為鉛字博物館,鉛字文化的記憶總是會在你們的身上繼續流傳下去。
日星在此鄭重獻上給各位的感謝,並希望未來——無論會是多久——我們繼續並肩努力。
日星鑄字行
二、謝謝花蓮凱風卡瑪兒童書店的王先生,替我們設計了一個好用的網路工作站,現在正在測試階段,計畫將來向大眾公開徵求描字工作。
三、目前的主要工作:第一項是需要人手到日星鑄字行,將架上的六千多個初號正楷字體,按順序一一印出字卡,然後掃描、建檔上傳至工作站。這部份無須經
四、日星張老闆徵求鑄字與撿字人員,九月起每個月參加二至四天的訓練,如有興趣者請跟張老闆登記,機會十分難得,敬請熱心有毅力的人士把握。
五、目前準備在中國時報上有個大型報導,請各志工人員密切注意。
Copyright © 2009 台灣活版印刷保存協會 暨 日星鑄字行
Design by Design Disease for Smashing Magazine | Blogger Templates by Blog and Web